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他们如何“活”化老旧产业园区?
  • ·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揭牌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揭牌

打造国内郭沫若研究重要平台

  4月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共建的“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将通过将郭沫若研究与当代中国学术的重大问题相结合、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相结合,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意义的系列研究。同时,也意味着“郭学”研究又出现一个新的重镇。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分别致辞后,双方共同为郭沫若研究基地揭牌,并为首批特聘专家发放聘书。

将研究方方面面 不只聚焦文学成就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资深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与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均有着深远的渊源。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的前身是1954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一所所长由郭沫若兼任,二所所长由陈垣兼任。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一所和二所合并为中国历史研究所,首任所长由郭沫若兼任。1910年2月,郭沫若进入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高等学堂就读,1912年考进四川高等学堂理科。在国内高校中,四川大学率先建立了郭沫若研究室,一大批资深学者在这里矻矻耕耘,贡献出了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最丰硕的“郭学”成果。
  卜宪群在致辞中说:“郭沫若研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术范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完善。我们将郭沫若研究基地落地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也正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机融合的最好体现。”他还强调,这个基地叫“郭沫若研究基地”,而不是“郭沫若文学研究基地”,“这很好,因为我们要研究郭老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他的文学成就。”
  郭沫若女儿、中国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郭平英的发言内容,由他人在现场代为宣读。她回忆了1979年与中国社科院和四川大学的王锦厚、曾绍义等学者一同编辑《郭沫若全集》的工作,表示将大力协助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的科研项目、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来到“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郭沫若与四川大学)”专题展厅,参观了郭沫若在四川大学前身——四川高等学堂理科学习期间的部分珍贵资料。

将开展系列研究 助推郭沫若精神传递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怡,作为郭沫若研究基地负责人致辞。李怡是郭沫若研究专家,他的发言很是动情:“2023年的春天终于到来,这是郭沫若先生离开四川大学出川北上的110周年。1913年10月,郭沫若再一次从成都的高等学堂校园启程,踏上了他北去的旅程。此去征途漫漫,他完成了《女神》,释读了艰深的中国古文字,投入了大时代的洪流。”
  李怡称,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将与当代中国学术的重大问题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战略需求相结合,开展有原创性、开拓性的系列研究。
  李怡说:“‘郭沫若研究基地’在这里揭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意义重大。郭沫若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在这个学术平台上,可以得到更深入的阐发和研究,被新一代的学子阅读和精神传递。”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