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教授、非遗保护专家李锦解读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单
李锦(左)与锔瓷技艺传承人王培波交流。
锔瓷修补过的瓷瓶(王培波作品)。
4月10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本次申报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共收到申报项目427项。经形式审核、专家小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共确定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334项,其中包括新列入207项,扩展项目127项。至此,四川省级非遗项目达到1132项,位居全国前列。
相较于第五批省级非遗入选的52项,新增的第六批省级非遗的数量高出近6倍。这种上升的数目意味着什么?省级非遗的评选标准参考了哪些方面?就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参与本次评选的四川大学教授、非遗保护专家李锦,解读本次发布的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单。
李锦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非遗保护资深专家。从2007年四川省评选第一批省级非遗时,她便开始参与评选的工作。2011年起,李锦开始参与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评选工作。
相较于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的52项,第六批的334项显得格外醒目。李锦介绍,这是因为四川本身就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因为对评选标准控制得比较严格,导致四川非遗之前总数只有700多项。而其他非遗资源丰富的地区的省级非遗项目,则有近1000项。
“这一次的非遗评审,在很多地方都有突破。”李锦这样看待本次的省级非遗名单。她举例说,比如说在传统音乐的分类里,除了传统的山歌、劳动歌和器乐以外,新增了属于文人音乐的四川方言吟诵,如绵阳市申报的四川吟诵(绵州吟诵),广元市申报的四川吟诵(广元吟诵)。另外,本次新增加的传统体育项目里,武术类的项目也比较多。
李锦介绍,本次省级非遗名单中最为特别的项目之一,就是新增加了四川独有的剧种谐剧。这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因运用以幽默、风趣见长的四川方言,因此名为“谐剧”。“谐剧是我们四川省独有的,这一次的评选认定它为省级非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李锦说。
非遗评选的标准有哪些?两个相似的项目同时申报,如何判断谁更适合入选?在采访中李锦告诉记者,在非遗项目评选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则比较重要。
“第一个方面就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一定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过去,我们要求要有100年的历史,现在的要求是最少要有三代传承,这是硬性要求。”李锦介绍道。第二个方面,对于内容相近的非遗项目,评选专家会衡量哪一个项目更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如果这个地方原来已经有一个项目跟申报的项目完全一样,就不会再给通过了。”
第三个方面则会参考非遗项目的综合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等。“不同类型的非遗,价值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民间文学项目就会参考其历史价值,因为它体现的就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对于曲艺、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项目来说,艺术价值则是主要的评估对象。”
让人意外的是,科学价值也是评选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传统技艺其实不仅仅要手工艺熟练,它背后还有科学价值的评估。比如说做漆器,就只能用传统的大漆,不能用现代的化学漆。还有传统医药类的项目,也非常看重这一块的内容。”李锦说,在同一类的项目中,传承体系明确、最具有代表性等方面,也是省级非遗的评选标准。
四川省的省级非遗项目评定时间不确定,每3-5年进行一次评选。从第一批非遗项目评定时就开始参与的李锦感受到,四川的非遗保护工作,正在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差不多在第四批省级非遗评选以前,我们对于非遗项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要求100年的传承。那么我们就会要求这100年的传承,必须要提供佐证材料。”李锦说,前四批四川省级非遗,几乎把省内最有知名度、传承脉络最清楚的项目都推了出来。因此第五批和第六批的评选工作,就属于夯实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里,对非遗传承的时间上略有放宽。因为在这两批的省级非遗中,有大量的项目属于饮食类和传统医药类项目,这两类项目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少用文字来记录,但它们同样需要保护。”李锦解释道,四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医药大省,“我们的中医药历史非常悠久,从老官山汉墓中就曾经出土大量记录了医学内容的竹简。但是我们的医药类的非遗项目却那么少,这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川菜等饮食方面。“我们的川茶、川酒、川菜在过去的历史资料中,不太容易找到文字记载,因此在第五批和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的评选上,放宽了这两类项目在传承文字记载方面的要求。”
“在最新的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中,增加最多的就是这两类。”李锦说。在新入选的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中,叙永豆汤面制作技艺、广元蒸凉面制作技艺、古蔺麻辣鸡制作技艺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类技艺入选省级非遗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而传统医药类更是新增了29项之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