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筒筒米/ 把把柴/ 算命先生请进来/ 一不算你爹/二不算你财/ 算你幺妹要回来。”这是儿时我爱唱的一首儿歌,好听、有趣,一学就会。“筒筒米、把把柴”说的是啥意思?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把时间拉回到新中国成立以前。
我的一个亲戚,老实巴交,老婆早丧,又拖一个几岁女儿,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族人中有一斗户心肠好,他就跟定这个斗户。斗户是米行中打斗(相当于过秤)的中间人,跟不少粮户有关系,通过斗户介绍就可找到用鸡公车推米的活干,一日之炊便有了着落。一旦哪天下雨,家中的锅儿就要吊起来,这时就不得不拿个筒筒,四处借米下锅,儿歌“筒筒米”就是这么来的。
那时一些穷苦人家甚至连烧柴都是问题,没柴烧便背个背篼,用扒扒捞柴塞灶孔。当然,农村人大多还是烧稻草、麦秆、菜秆子,菜秆子不好堆放,必须打捆垒在阶沿上,因比稻草、麦草经烧,产生的灰也少,更受欢迎,故有烧“把把柴”之称。
“筒筒米、把把柴”的儿歌,折射的是当时人的贫穷。令人欣慰的是,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