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当代书评-
A12 当代书评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2当代书评
  • ·在 ChatGPT时代,做一个创造型阅读者
  • ·川大教授向以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在 ChatGPT时代,做一个创造型阅读者

  经常坐地铁的人会特别明显感受到,短视频越来越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流途径。但是,即便在手机与我们形影不离、短视频行业爆发的今天,人们还是愿意买书、读书,给孩子们讲书。文字阅读依然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依然需要阅读。

卓越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优秀阅读者都是隐形作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比起写作,阅读只是纯然被动的接收,其实这并不准确,阅读带来心灵的吐故纳新,是大脑与各种感觉系统合奏的交响乐。也就是说,卓越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看到别人所写,读者自己的创作力也会被激发出来。作家李欣频在一次阅读大会上说,读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隐形作家”,用创作者的角度去看书,“好的阅读者都是隐形作家”。
  纳博科夫在他著名的《文学讲稿》里分享过一个读书方法:对同一本书,重复阅读。因为第一次读,读的是内容、情节。重读才能欣赏更多的细节,更多的角度才能真正get到精髓。在这一点上,这位主要生活在20世纪的美籍俄裔大作家,竟然跟11世纪的中国宋朝大才子苏东坡提倡的“八面受敌法”遥相呼应。东坡说他“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读一本书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只抓一个重点主题去探求,犹如八面受敌、逐一击破。
  保持开放的心,对媒介变革保持敏感。深刻意识到文字阅读的根基性重要性,与我们同时对媒介变革保持敏感并不矛盾。纵然哲学家海德格尔分析了技术给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带来不少弊端,但置身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说,技术不是阅读的敌人。技术的力量也可以为我们使用,让阅读更自由,让更多的人触及阅读。

阅读是最便捷、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2023年4月中旬,记者在泸州古蔺二郎镇遇到贾平凹和苏童。两位名家都提到自己喜欢看脱口秀节目。苏童对很多选手的风格都津津乐道。优秀的作家之所以优秀,或许就在于他们一直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且他们始终在“阅读”——不管对象是小说,还是蕴含着文学因素的脱口秀节目。
  读书其实也是过日子,用阅读应对一万个可能。值得提醒的是,“阅读”跟“读书”是两个词,它们之间有相同也有差异。古代士人为应试求取功名所进行的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式的“读书”,主要是获取知识储备,功利性和目的性都更强。而现代人所提倡的“阅读”,更倾向于是一种自我生命提升的自由方法,是健康生活机构的组成部分。
  读书日的设立是一种提醒,肯定不是只在这一天阅读。对一个卓越的阅读者而言,天天都是读书日。非虚构作家琼·狄迪恩说,为了活着,我们讲述。其实我们也可以说,为了活着,我们阅读。这句话似乎显得很夸张,其实并不。对于把阅读镶嵌进生活结构一部分的人来说,读书其实也是过日子。
  不跟AI比数量和速度,阅读不是最终目的地。阅读是最便捷、最有效的自我教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人的。但别忘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每分每秒也都在学习,它们也在进行自我教育,而且它们没有休息日,不知疲惫。在ChatGPT时代,知识数量、获取知识的速度,都不是人与机器比拼的强项和核心所在。
  哲学家陈嘉映说:“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搜寻、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培育我们自己的心智。密集的信息不一定带来相互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一方面是信息爆炸,另一方面每个人愈发感到隔绝与孤单的原因。
  在一个盛行浏览、搜索的浅阅读时代,人类自觉培养专注力和感受力,在深阅读里与他人的心灵进行连接,气定神闲应对“大数据”时代,反而才是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对于人来说,阅读、书本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地,将阅读所获化为动力,进行有意义有灵性的生活才是。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邀约多位名家分享他们的书单,希望能给你的阅读带来一些启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