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丹巴毕氏家族的家规从“娃娃”抓起
毕德鑫(前排右一)一家。前排为毕达的爷爷(毕德鑫)和奶奶,后排为毕达的父亲(毕世祥)和姑妈。
好的家规家风对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它的影响贯穿我的一生。”5月4日,甘孜丹巴毕氏家族的毕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忠诚爱国、清廉为民、崇学尚实、勤俭持家”,2017年,丹巴毕氏家族的16字家规被评为“十佳天府好家规”。当年,上台领奖的是身为森林警察的毕达。如今,6年过去,毕达的工作单位已从四川省林业厅变成了四川省纪委。一路走来,毕氏家族的家规一直影响着他的工作生活,指引着他的人生方向。
5月4日中午,记者电话联系上毕达,刚忙完工作有些疲惫的他,听闻是要采访毕氏家规,一下子来了精神。不等另外约个时间,他当即在电话里和记者聊了起来,“说起家规,那可有太多说的了。”
其实,毕氏家族的家规最早并非16个字,而是48个字。
“原来的家训还夹杂着古文,后来我爷爷在其基础上,精简成了12个字。”毕达说,毕家祖籍原本在雅安,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国家建设需要,爷爷毕德鑫从部队转业后,主动请缨到丹巴工作,从此定居于此。在此期间,毕德鑫在继承毕氏家训和吸收丹巴地方文化的基础上,立下了“忠诚爱国、崇学尚实、勤俭持家”的12字家规。
毕达的父亲毕世祥从小被严格要求,品学兼优。在父亲和母亲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毕世祥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习惯。1982年,大学毕业的毕世祥又主动回到甘孜工作,几年后出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多为人民服务,毕世祥在毕家的家规中增加了“清廉为民”这一条,从此,毕家家规便增定为“忠诚爱国、清廉为民、崇学尚实、勤俭持家”,共16个字。
从小,毕达就深受父亲和家规的影响。在毕达的印象中,最早父亲教会他的便是忠诚、学习和勤俭。“因为父亲身为党员干部,他告诉我一定要对党和国家忠诚,为国家作贡献。”
作为公务员家庭,毕家的家境不差。但在物质方面,毕世祥对儿子显得有些吝啬:从不买游戏机,儿子初中到外地求学也只买几百块钱的手机,吃穿用度基本以简朴为主。但在儿子的学习上,毕世祥却又十分大方。“只要我说买什么书,多少钱他都愿意给。”毕达说。
2011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毕达面临着择业,当时,表现优异的他同时拿到了多个名企的offer,也考上了四川省林业厅森林警察的岗位,最后,他选择成为了一名森林警察。“其实,父亲并没有强制我一定要当公务员,而是让我自主选择。”毕达说,让他作出这样决定的原因,也和父亲有关。
2008年,毕世祥时任甘孜州副州长,分管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重于泰山,因此毕世祥大多时候都在一线。“非常忙,他在管森林防火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只有一年是和我们一起过的年,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毕达说。
“一直以来,他都不会强迫我做什么事,但是他会给我讲很多有关英雄、奉献的故事,让我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但让毕达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自己工作两年后,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2013年12月16日,身为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毕世祥,在前往雅江、新龙两县开展群众工作的途中,因道路结冰严重发生车祸因公殉职,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清廉为民的人生篇章。
父亲的离开,让毕达万分悲痛的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恪守家规家训,传承父亲遗志。4年后,毕氏家规被评为首届“十佳天府好家规”,毕达以此荣誉为激励,力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现在,毕达的小孩已经6岁,虽然还未上小学,但已能背诵家规前两句,“我要像以前父亲教育我那样教育他”,毕达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