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盖碗茶-
A13盖碗茶
  • ·八字还没一撇
  • ·“瀴(yīng)凉沰沰(da)”过酷暑
  • ·咚匠
  • ·打卖呆
  • ·征稿启事
  • ·钉心
  • ·穿竹筒
  • ·叫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瀴(yīng)凉沰沰(da)”过酷暑

  

□彭伟

  每每入夏,在我的老家江苏如皋,乡人们爱呷上几口绿莹莹的藿香茶。茶入肚中,常有老人吐出一句方言:“瀴(yīng)凉沰(da)沰的,真惬吗儿。”“惬(xià)吗儿”就是“惬意”之意。惬意的缘由是凉快——“瀴凉沰沰”。
  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彼时还没用上空调、冰箱,不过幸有冰棒。我很胖,难熬酷暑。只有盘坐在凉席中,吃上一口冰棒,凉气入肚,心中顿觉“瀴凉沰沰”的。《康熙字典》记载:“瀴,冷也。”只是冷是不够的,加上“凉”——瀴凉才有凉快、快乐的感觉。譬如江南的常熟人就有一首民歌名为《落个浴来起瀴凉》:洗个澡后就凉快。
  至于沰字的读音,参考《新华字典》,沰有两种读音:tuō或者duó。前种读音意为:落、浇等,后种读音意为:滴。江苏如皋方言有个特点,韵母uo的发声常常读作国际音标中的a,像托、落、拓等字都是如此。《如皋方言词典》《东台方言词典》都将沰字的读音标注为ta,而据平日生活中的读音,读作da更为合理。
  沰字作为如皋等地方言,有两个常用意项,都和雨有关。一是动词,沰雨就是淋雨。如皋有两句俗语——“沰得个落汤鸡似的”“沰得个淋头佛似的”。落汤鸡容易理解,无需赘言。“淋头佛”出自佛教典故:九龙浴佛。两句话都是形容人被淋了许多雨水。特别是时入仲夏,暴风雨突如其来,有些人被淋得浑身湿透,这两句话便派上用场了。沰雨不仅在夏天,也在其他季节。像苏州方言中有一句“冷雨沰背心”——冬雨冷冰冰的,淋在身上,冷到心底,刺到骨里。南京方言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沰雨会生天疱疮。
  二是象声词,形容雨水撞击的响声。《康熙字典》记载,沰为“落也,磓也”。磓的本意是石头坠落互相撞击。如皋人见到屋外下雨,常说“滴沰、滴沰的”。《江阴县续志》也有记载:“落雨之声曰:滴沰,亦言滴滴沰沰。”查阅《宁波词典》,又有俗语:“烟弗出屋,滴滴沰沰”——炊烟不出屋,很快就会听见“滴滴沰沰”的雨声。无论如皋还是宁波,又通过“滴沰”(象声词)引申出“下雨”(动词)的意项。
  “瀴凉”与“沰沰”,不仅如皋人说,常熟人、苏州人、江阴人、南京人、宁波人也说,这是何故呢?翻阅如皋诸多家谱,不少姓氏都迁自江南苏州,由此可见“瀴凉沰沰”源自吴语区,又在如皋方言中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