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纪念馆
白浮泉遗址。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沿岸部分地区由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中包括作为元代京杭大运河终点码头的积水潭(什刹海)地区,郭守敬纪念馆则成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点。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纪念馆内,系统介绍了他的生平,特别是对元大都水利系统的规划和贡献、在贯通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延续至今的水利遗产。
“与历史上的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如此评价白浮泉的重要性。今年4月,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大运河北源头“龙泉漱玉”的历史盛景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大运河源头,白浮泉在整个大运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白浮泉属温榆河水系,发端于昌平军都山麓的东沙河。一条原本普通的泉水,郭守敬为何会选址该处成为大运河源头?
元代定都后,北京经济和人口迅速发展,粮饷供给则严重依赖江南的漕粮,漕运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大运河北端的通州。但从通州到元大都的最后20多公里,车载人扛,极费人力畜力。
“要打通最后20公里水路,难的不是挖沟,而是找水。”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副馆长佟天怡说,61岁的郭守敬踏遍京郊的山山水水,终于发现昌平龙山东北麓的白浮泉。由于通州地势低于元大都,开运河只能从元大都引水,流向通州。郭守敬进行了反复详细的勘察,发现昌平温榆河水系的白浮泉水量充足,是运河的理想水源。
水源确定后,凭借多年的水利经验,郭守敬在脑海中勾勒了一幅水利图,以白浮泉为起点,引水向西流,沿着西山山麓向西南再转向东南,流人瓮山泊,最后汇入元大都城。
为什么不从白浮泉引水直接汇入元大都,而要白浮泉引水西绕瓮山泊?佟天怡介绍,这主要出于两点考虑,沿着北京西山脚下,绕道而行,一路上都有零星的泉水和潜流。从白浮泉出来,沿途可汇合双塔河、温榆河、一亩泉、玉泉山等水源,水量显著增加。
若从白浮泉直抵元大都城,中间须穿过沙河、清河谷地,经过大量低洼地区,无法向地势更高的城内输送,于是有了“白浮瓮山河工程”,即将白浮泉水先向西引,循着西山山麓绕行至京城西北,囤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再向南引入积水潭,打通了大运河“最后一公里”。这一创举让南方运来的漕粮、货品可以不走陆路直抵京城。
这一宏大又重要的工程仅用10个月就全部完成。据说,当年积水潭上舟楫往来,络绎不绝,忽必烈从上都避暑归来途经此处,十分欣喜,为其赐名“通惠河”。从此,自大运河运抵通州的物资直入京城,使得“京师无转饷之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