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书画家赵蕴玉写诗立下28字家规
  • ·宜宾乡村有一个“家风传承示范基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听家风故事、看家谱文化、观美丽乡村……

宜宾乡村有一个“家风传承示范基地”

◀巴蜀家风馆内展示的家风故事。

  “月湾清浅,迎来四海宾客;文脉渊深,传承千年家风。”7月3日,在位于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月亮湾社区的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池塘里荷莲盛开,农家小院里瓜果飘香,人们坐在绿荫下喝茶聊天,构成了一幅夏日美丽乡村画卷。
  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这个基地,集家谱研究、家风传承、文化挖掘为一体,有巴蜀家风馆、巴蜀家谱馆、宜宾名人馆以及巴蜀家风墙、初心广场、文化主题庭院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听取家风故事,感受乡村魅力。

家风馆:讲述有代表性的家风故事

  记者刚抵达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碧绿的荷塘就映入眼帘,开得正艳的荷花,随风摇曳。荷塘旁,便是初心广场和巴蜀家风馆。“荷、莲有着高尚清廉的寓意,也是月亮湾的特色产业,与基地精神十分吻合。”讲解员袁泽连说。
  巴蜀家风馆由华夏家族篇、家族文化篇、中华家训篇、中华家风篇四个板块组成,展示着家族发展历史、姓氏文化、称谓文化、名称文化、礼仪文化、家训、家风故事等。在展馆一楼,记者发现了一本“参观游客登记簿”。翻开登记簿,上面有120多条今年以来游客的参观信息,参观者大多来自南溪周边区县,还有的来自自贡、泸州、内江、阿坝等地。
  袁泽连告诉记者,随着基地教育、研学、宣传、文旅等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团队和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游览。每一次讲解,她都会向参观人员深入讲解黄氏家族文武孝德、包宽疏通航道、王氏万厚公孝善传家等当地代表性的家风故事。“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家风馆,通过观看展品、听取故事,让家风在生活中代代相传。”
  家风馆旁还专门增设了“美丽月亮湾”展厅,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展示了家风传承中的美好新生活。

家谱馆:目前已收藏3500余册家谱

  离开巴蜀家风馆,沿着参观道路行走几百米,就是巴蜀家谱馆。这是一个中式庭院的展馆,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报告厅、乡贤议事堂、巴蜀家风研究中心办公室、家谱文化交流室、艺术创作及展览室等,集中呈现四川区域内清代以来的家谱、家规家训。
  黄氏族谱、洪氏宗谱……有关家谱的书籍摆放在展台供游客翻阅。据介绍,这里已经收藏了巴蜀家谱3500余册,整理展出了3400余册。这些家谱资料目前是供家谱交流和学术研讨的,等家谱收集到一定数量,当地还计划建立一个专业的家谱档案馆,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对家谱档案进行专门的保护修复、文化研究。

接地气 村民家门口挂起家风家训牌

  “‘接地气’是基地最大的特色,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42万人次。”南溪区纪委常委俞涛介绍,从2017年规划、建设,到2018年开放至今,他全程见证了基地建设带来的成效。他说,基地建成后,让这里的群众风气更加向上、向善,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团结互助,更加和谐。
  俞涛指着居民聚集区说:“你看,基地带动了‘家风庭院’”的存在,乡亲们自发在家挂起了家训牌。”记者看到,在村民李开树和欧阳宏玉家的大门外,分别挂着“孝老爱亲 勤俭持家”和“玉琢麟凤诲学有道”的家风家训牌。
  这些牌匾的精神也在生活中得以传承。53岁的欧阳维明,是90岁的欧阳宏玉的唯一女儿,为了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她放弃在外务工,回家一心一意照顾老人。“现在,我们这里住宿、交通等各方面条件都好了,我丈夫在外务工养家,大女儿毕业后当了老师,小儿子在上高中,一家人团结和睦,儿女孝顺,生活很满足。”
  对于基地的未来,南溪区早已做好了规划:继续完善基地布局,通过抓好家风文化教育培训、抓好家风文化宣传展示、打造文化旅游景区等,争创家风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伍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