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悠悠青石巷
  • ·草帽
  • ·舒服的姿态
  • ·觅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舒服的姿态

  

□王太生

  日常之态,是舒服的姿态,四肢放开,轻松自在如一棵树。
  人舒展时,其心情也舒服,内心轻盈,散淡而安静。
  舒服的姿态,要到古画中去找,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笔下有大自在。
  王维的《山阴图》,山道旁,有人独处,有人濯足,有人对谈。独处的那个人,端坐小舟上,船的一半,从山石后伸出,一半缩在山石后面,半闭半现,半开半掩,那个人好像什么也没想,就这样临水坐着,我似乎感觉纸上舟在微晃,那人筋络打开,张展如叶,却是极舒服的姿态。
  明代仇英的《南都繁会图》,一幅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六朝古都的繁盛市井。大街上走着、坐着、站着、闲聊着的小人物,都是舒服的姿态。有人骑马,有人坐轿,有人观望,有人吆喝,有人走神发呆。
  为什么这样的市井姿态,反而给人舒服和轻松的感觉?没有扭捏和忸怩,皆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流露。
  明代画家吴伟的《树下读书图》描绘乡下一文士,农忙之余倚着一头牛,席地而坐,掏出一本旧书津津而读,甚是快慰。这样的耕读,虽足蹬草鞋,身处荒野,仍令人好生羡慕。
  历代古诗中,极喜欢这一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躺在草上多舒服啊,小儿嫩嫩的肌肤与嫩嫩的草接触、摩挲,细腻而温存,人与自然,相昵相亲。
  垂钓是舒服的姿态。好友王小米夏日常出门夜钓,他坐在河边,支一盏小灯,光束四散,裤脚卷得老高,索性脱了鞋袜,就这么裸足踩在河边青草上,心情与触觉俱佳,就这样,一边看水的灯光,一边看远处。
  人在忘情地吃时,也是舒服的姿态。吃一碗面,里面放油和辣椒。他吃着面,头支棱在一边,甚至可以说是歪着,吃得很投入,吃得舒心满足。
  有个朋友去山里,他觉得在石头上睡一觉是天下最妙的事。与友人踯躅乡野油菜花田,野地望天会看到什么?看那些白云变幻,或如骆驼散步,有一人牵着,大步流星;或如几只毛色纯白的小马驹,追着妈妈在跑;或如一介农夫,荷锄带月归;又如一个驼背老者,站在村口,手搭凉棚朝远处眺望,等待儿孙归……不承想,高天之上,竟如此生动。头仰着,时间久了,脖子或许会有些酸,但野地里清风徐徐,流动着花香、泥香、水气清香,坐于田塍,也是舒服的散漫姿态。
  人像一片叶子,或一根藤,舒展、延伸,有叶子的微微呼吸和藤的肉眼所看不见的轻移慢爬。
  日常生活中,觉得舒服的状态,就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