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中国航天新纪录
  • ·9个分指数,8个实现正增长
  • ·今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同比增长6.2%
  • ·成都至湖北荆州铁水联运“长江班列”首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绩单出炉:

9个分指数,8个实现正增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如何?
  12月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在重庆举行。会上首次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13.2,较2021年增长6.1个点。分领域来看,9个分指数中有8个实现正增长。
  《报告》预计,到2023年结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指数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指数得分有望突破12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数表现平稳

  分领域来看,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的9个分指数中,有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改革开放协同推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8个指数均实现正增长。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文化旅游融合联动指数较2021年下降21.7个点。
  《报告》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数实现稳步上升,2022年为105.2,较2021年上升1.8个点。
  主要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9-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由6.3万亿元提高到7.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从6.3%提升至6.4%,占西部地区比重超过30%;常住人口由9600万人增加到9874.50万人,占全国比重由6.9%提升至7.0%,在全国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

现代产业协同发展指数稳中有升

  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协同发展指数为104.9,较2021年上升5.7个点。
  优势产业集群联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首个入选的跨省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规模达1.6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0.9%,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
  协同培育优质企业成效明显。2022年,重庆、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分别达到7775家、16914家,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9%、4.2%,比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共建共享指数增长强劲

  川渝两地围绕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共建共享指数由2021年的116.8上升至2022年的135.3,大幅提高18.5个点。
  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川渝两地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2022年,川渝两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达1901.6亿元,同比增长4.6%,总量占全国的6.2%、西部的49.9%。

改革开放协同推进指数保持上升

  在共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共建统一大市场等带动下,2022年川渝改革开放协同推进指数为109.2,较2021年上升6.2个点。
  对外通道运力持续释放。重庆和成都共创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1.4万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近30%,开行班列数、货值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其余四大领域指数均正增长

  除上述领域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指数2022年达118,较上年增长3.5个点。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加速推进,2022年成都、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7.8、434.7公里,分别位居西部第一和第二。公路网络进一步加密提质。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指数由2021年的106.5上升至2022年的111.1。生态共建共保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指数2022年为108.8,较2021年增长11.5个点。2022年,川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系数为0.3552,分别较2016年、2020年下降0.05、0.02。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指数2022年增长至137.8,较上年增长24.9个点。川渝联合发布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推动居民身份证等34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推动小学入学、员工录用、创业服务等7个“一件事”川渝通办、34项服务“免证办”,20项证明事项在两地实行告知承诺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