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书法为何被称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 ·揭示杜甫“由凡入圣”的人生密码
  • ·全球1.3万件土陶作品亮相 亮相荣县首届中国西部陶都陶艺双年展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中国体育彩票12月26日开奖结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书法为何被称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刘正成28日做客“封面开讲了”为你解答

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

  讲书学比讲红学难,此话怎解?红学泰斗周汝昌在论书法时曾这样说:“一件作品说它美,是哪里美?是形美还是意美?当我们发出‘真好’的感叹时,其实这是一个美学和审美感受的问题。但若还要说得很细,就很难展开了。研究《红楼梦》,还有字句、典故、情节可供我们捉摸,但研究书法,我们要从哪里入手,显然要困难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在中华文化品格层次上要更高。”
  与周汝昌先生对话的,是刘正成,现任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12月28日下午,“封面开讲了”将邀请刘正成先生以《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为题,详细解读书法艺术的审美体验。封面新闻APP将对讲座进行全程直播。
  刘正成将从“视觉层面上的审美”“精神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层面上的审美”以及“当代书法的审美趋势”四个方面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入探讨,从视觉到精神再到文化,从表层到内里,从形而下再到形而上,逐步递深解读书法文字背后的内涵。
  刘正成认为,视觉层面的审美是后续一切审美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把视觉的特点掌握好,就很难进入书法更深的审美层次。讲座中,刘正成将从结字与字体演进、用笔与用笔之变、章法与作品幅式等三个方面,与现场观众讨论书法视觉的审美体验。
  视觉之上就来到精神层面,这层审美有三个角度可以诠释:一是自然的意象与超验的意象。刘正成提到孙过庭的《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同自然之妙用,非力运之能成。”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形态让书法家产生联想;二是拟人品格,如康有为提出以人的品格来比喻书法;三是兼论其人生平,论字的时候还要论这个人,就是这个作品艺术的故事,这是审美当中很重要的一点。
  再升华到文化层面上的审美,这是中国书法艺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区别于西方哲学艺术最不同的部分,那就是中国书法内里蕴含的文化核心。刘正成引熊秉明先生所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西方哲学是逻辑性的,而中国的哲学是一个体认性的哲学,伦理性的哲学。”刘正成向记者解释,例如数字“一”,在西方人看来就是一个数量的符号,在中国来说,拿起笔写到纸上的时候,“一”就具有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意涵。米芾、苏轼、黄庭坚他们写的“一”是不一样的,昨天写的“一”与今天写的“一”也是不一样的。书法既是形象,也是抽象。
  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全球人民的喜爱和推崇,书法在海外也颇受欢迎。作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经常与国外书法爱好者交流,他提到,“外国人写书法,也一定要写汉字,才能体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内涵。用书法写英文字母,更类似一种泛文化的艺术形式。”
  更多中国书法艺术的知识,敬请关注12月28日下午“封面开讲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