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盖碗茶-
A13盖碗茶
  • ·过了冬至冬,一天长一弓
  • ·扯舵子
  • ·晋城方言中的人文情怀
  • ·吃白鼻儿
  • ·征稿启事
  • ·耳人·耳性
  • ·长箩绳与翘扁担
  • ·光脑壳打扬尘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过了冬至冬,一天长一弓

  

□肖洪江

  川北农谚“过了冬至冬,一天长一弓”,意思是说冬至节气一过,每天白天要长一点,一直到夏至才结束。
  冬天,农民做活路,感觉一哈儿就是一天,白天很短。但冬至一过,有农谚说“吃过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表示白天时间慢慢变长了,表述得硬是浅显易懂。
  小时候每到冬天,大人们就会说:“过了冬至冬,一天长一弓。”我好奇地问父亲:“一弓有好长喔?”父亲说:“棉花匠的弹弓子那么长。”其实他也不晓得有多长。
  那时在农村没有多少时间概念,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得手表、闹钟,对于时间主要是看太阳照射的长短和月亮盈亏来定。最有趣的是我们上学时,怕迟到挨罚,在路上一岩壳边,用树枝插签,看太阳的影子作记号,当阳光照到岩壳,会形成阴影,在边界上插一树签,若太阳越过,就迟到了。
  节气农谚体现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认识自然的一种能力和智慧。比如,我家养的公鸡,每天会准时打鸣,只要鸡叫三遍,天就麻麻亮了,起床后会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一天的生活、生产和劳动。当斑鸠连续发出“咕咕”的叫声时,预示着大春生产的时候到了。当布谷鸟飞过田野,不停地发出“布谷布谷,快割快黄”的声音时,农民们就知道小麦成熟了,马上要割麦子、栽秧子,进入农忙了。
  借助大自然四季轮回的时令规律和动物、候鸟的变化,来指导农业生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现在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业生产有了新发展,节气谚语就成了方言的一种特色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