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盖碗茶-
A13盖碗茶
  • ·过了冬至冬,一天长一弓
  • ·扯舵子
  • ·晋城方言中的人文情怀
  • ·吃白鼻儿
  • ·征稿启事
  • ·耳人·耳性
  • ·长箩绳与翘扁担
  • ·光脑壳打扬尘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耳人·耳性

  

□张小军

  广元剑阁金仙一带,耳人、耳性是两个较为常见的方言词语。
  耳人:答应之意,引申为理睬,也简称“耳”、写作“尔”。放学回家,孩子连叫了几声妈妈都没见回应,他就跑去问妈妈咋不耳人。这里的耳人是“答应”的意思。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就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前妈妈后地叫,妈妈故意不尔他。这里的尔是“理睬”的意思。
  耳性:有牢记教训之意。两个人搭伙做生意,一年到头算账,一个赚了不少,另一个不赚钱甚至亏本。不赚钱的第二年就不来了,这样的人会被夸为“有耳性”。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欺负了另一个,受欺负的眼泪都还没干,又要跑去和别人耍,这样的孩子会被大人说“没有耳性”。
  这两个词,古代文献就有记载。明代语言学家李实《蜀语》记载:“不与人分辨曰不理……亦曰不尔。”当代国学大师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记载:“昭人言耳食,犹俗语理睬之义,不耳食即不理睬也。”《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众人都道:‘再多说的,罚酒十杯!’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六回里面也写道:“小素姐的家法,只是狄希陈没有耳性,好了创口忘了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