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我在四川走花路”投票通道开启
  • ·这个春天到泸州江阳解锁桃花宴
  • ·鸟儿是一个区域的环境风向标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若尔盖湿地“职业”摄影师:

鸟儿是一个区域的环境风向标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受访者供图

  3月底的阿坝州若尔盖湿地花湖区域,冰雪还未完全消融,鸟儿在水面上觅食、在湿地上空飞翔,与这片山水互相映照,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的美景图。
  3月21日,成都摄影爱好者杨维再次奔赴若尔盖湿地,这一次,他是为记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而来。作为若尔盖湿地的一名“职业”摄影师,他记录了这里大小的鸟类,也见证了这里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黑鹳顶着风雪飞来”

  1998年参加工作后,杨维常花时间通过镜头记录下各地美丽的风景。2019年开始,他将摄影范围缩小,将镜头一直聚焦在若尔盖,当然鸟类是必不可少的。
  “最开始是拍摄风光,后来就一直在若尔盖拍摄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很有意思。现在每年最少要去4次,每次至少都会拍摄40多G的影像资料。”杨维说。
  “这次去了4天,拍到了黑鹳,效果还不错。”3月23日早晨,气温在零下2℃左右,杨维和同行的爱好者在风雪中守了近4个小时,终于看见一只黑鹳顶着风雪飞来。
  黑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濒危珍禽,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
  此外,最近还有摄影爱好者在若尔盖湿地拍摄记录到黑鹳集群活动,数量达到70余只,为历年来在若尔盖湿地监测记录数量之最。
  “黑鹳的辨识度很高,虽说名叫黑鹳,但它的羽毛并非全黑,我也是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的,它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折射出多种金属色。”杨维介绍,黑鹳嘴脚赤红、腹部纯白,其余玄黑(即一种很深的棕色,接近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展现出多种色彩,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颜值很高。

“会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在杨维眼里,若尔盖湿地物种丰富,但最美的仍是这里的“常客”——黑颈鹤。作为世界上唯一生长、繁衍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一直有着“鸟中大熊猫”的称谓。
  作为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美丽而珍稀的黑颈鹤一直备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若尔盖湿地大约有400多只黑颈鹤。如今,北归后的黑颈鹤集群将在若尔盖湿地内追逐、休憩,在这里筑巢并进入繁殖期。这里的2000余只黑颈鹤,将在当地定居到11月后才离开。
  正因如此,杨维有了非常多拍摄黑颈鹤的机会。迁徙时、舞蹈时、觅食时……黑颈鹤各种状态下的美照几乎占满了他的朋友圈。他介绍,自己并非以记录鸟类的种类为主,而是更偏向于将一个物种、一种风景拍摄出不一样的美。
  常年野外拍摄的经历,让杨维发现了不同鸟类之间的特点。“我觉得黑鹳是机警的听觉动物,对声音非常敏感,也很害怕人,因此拍摄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这和黑颈鹤不太相同,我认为黑颈鹤是视觉动物。”他说。
  回想起摄影过程中和黑颈鹤的相遇,杨维说:“很有意思,它(黑颈鹤)会始终和你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只要距离小于它认为的安全距离,它就会走远,当你再靠近,它就会飞走。”

“鸟儿多了起来”

  若尔盖湿地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鸟类的中转疗养站”,每年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此停息,这里不仅是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更是成千上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杨维表示,鸟类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样,鸟类也是一个区域环境的风向标。作为一名记录者,他发现若尔盖湿地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湿地水位增高了,鸟儿多了起来,在路上遇到野生动物的概率高了很多,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
  据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3月19日起,保护区开始了春季鸟类调查。今年春季,若尔盖湿地花湖区域共记录到鸟类30种、2376只。其中,监测到国家重要保护野生动物6种,包括黑颈鹤、白尾海雕、大鵟、毛脚鵟、白尾鹞、斑头秋沙鸭。
  此次调查与往年同期相比,鸟类增加了7种。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保护区鸟类种类明显增加,数量呈稳定状态,体现了湿地资源的保护成功及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持续推进“填沟还湿、禁牧还湿、限牧还湿、控鼠还湿”等修复措施,使区域内水源涵养内力得到有效提升,高寒泥炭沼泽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