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老区人民的“高铁梦”即将照进现实
  • ·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内江有何优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巴南高铁开通倒计时

老区人民的“高铁梦”即将照进现实

巴南高铁马鞍站。刘彦君 摄

  

探访点位:
巴南高铁马鞍站


  巴南高铁马鞍站修建现场,四川铁建汉巴南站房一标工程部长杨波时常看见一位老人,搬个板凳,坐在站前,凝视着工人们忙碌。
  每当问及,老人总是摇头不语,仅默默地注视着这繁忙景象。
  这条高铁对周边村民意义非凡。
  6月6日上午,“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南充市仪陇县马鞍站。随着一辆联调联试的高铁飞驰而过,距离巴南高铁通车又更近一步。

大巴山里
坐在板凳上等高铁的老人

  盛夏时节,大巴山苍翠盎然。青山绿水之间,一个红色现代化车站——马鞍站,显得格外醒目。
  作为巴南高铁巴中进入南充境的第一站,这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小型客运专线火车站,以“德耀中华,光辉马鞍”为设计理念,红色元素随处可见。
  “目前,我们正在联调联试。马鞍站投用后,预计年旅客发送量将超百万人次。”站前广场,杨波指着周边的停车场、配电所、污水处理设备等配套设施,满怀信心地说,马鞍站已准备好迎接旅客了。
  在这里工作一年半的杨波深知,这条高铁承载着无数人的期许。仪陇,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生活日益改善,但对于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未曾近距离见过火车、高铁仍是一种遗憾。
  杨波记得,自他参与站房建设以来,总能看到一位老人带着小板凳坐在广场的坝子里,默默注视着施工进程。
  老人很少说话,但每次交谈都会询问工人们:“火车什么时候通?”那双灼热、渴望的眼睛,让杨波和工友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希望加快建设进度,让高铁早日到来。
  5月21日,巴南高铁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当天,周边不少老人来到现场,看着呼啸而过的动车,久久伫立,充满激动。

穿山架梁
成渝腹地小时直达的背后

  过去,巴中与南充、成都等地之间的往来需要绕经达州,耗时耗力。
  “南充至巴中的147公里路段,设计时速达250公里。”杨波说,高铁建成后,巴中至南充最短运行时间约35分钟,至成都最短运行时间约145分钟,至重庆最短运行时间约105分钟,极大缩短出行时间。
  不仅如此,巴南高铁将接入南充北站。南充北站处于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兰(西)广通道”,是兰渝铁路和达成铁路的衔接点。这意味着,大巴山区的巴中市、南充仪陇等地,到成渝地区经济圈的通行时间均缩短至“小时”计数范围。
  建设现场展板上的泛黄施工纪事表,默默诉说着高铁建设的艰辛:2023年6月15日,兰渝铁路大桥成功转体,1.2万吨主墩牵手;2024年1月23日,正线铁路全线铺轨完成;2024年5月21日,联调联试结束,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现场负责人介绍,巴南高铁巴中至南充段的征途上,横亘着数座难关,每一步都充满前所未有的挑战。
  嘉陵江特大桥、恩阳河特大桥、东华山隧道、千秋塝隧道、光辉隧道等,如同拦路虎,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

站起城兴
高铁经济将带来质的提升

  站起,城兴。“车站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仪陇及周边地区发展,并提升城市形象,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推动旅游业增长。”杨波说。
  “巴南高铁,作为现代交通体系将给老区带来质的提升。”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一直期待能乘坐高铁从成都到仪陇走走看看。
  “现代经济必须要靠现代交通体系做支撑。”盛毅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仪陇已有成熟的高速和公路路网,高铁带来的高铁速度以及高铁经济,都将给沿线城市带来质的提升。
  作为四川首条由地方全额出资并主导建设的高速铁路,巴南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是西南(川渝)地区与陇东、陕西、华北等中北部地区客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陇是革命老区,线路穿越巴中、仪陇等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带,是一条追溯英雄足迹的红色高铁。”仪陇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宋刚表示,巴南高铁通车后,仪陇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巴南高铁通达成都、重庆,将带动人流、物流向仪陇聚集,为仪陇红色旅游发展以及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