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老区人民的“高铁梦”即将照进现实
  • ·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内江有何优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内江有何优势?

采访团成员拍摄正在建设中的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

  

探访点位:
内江国际物流港


  6月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内江国际物流港,“国际范儿”扑面而来。
  空中俯瞰,连绵的蓝灰色建筑恰似一片蔚蓝的海洋,物流车辆就像海上航行的船只,于此停泊,仰望无际天穹;于此启航,遨游无际海洋。

地处成渝腹心
已连通18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成渝两大城市中心的内江市,被称为“成渝之心”。
  借势扬帆,内江正瞄准“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这一目标,探寻从“好区位”走向“强枢纽”,从而转化成“优发展”的“变身之道”。
  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内江有何优势?在内江新区(内江国际物流港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范长广看来,内江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交通,二是市场,三是要素成本。
  区位优势是内江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作为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内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必经之地和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拥有全省最快捷的“出海通道”,在全省率先进入“双高铁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铁”。
  “内江国际物流港已连通18个国家和地区。”在内江国际物流港的一块展板上,一张地图让其四通八达的物流通道体系跃然眼前。
  向东,通过铁水联运可经上海港出海;向南,通过东盟班列可经广西钦州港到达东南亚,或通过内昆-中老铁路国际班列直达东南亚;向西,通过中欧(中亚)班列约15天可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可联通欧洲;向北,通过中欧班列约15天可到达莫斯科,可联通欧洲。
  再看市场,“货品进口后,在区域配送过程中,最佳合理区间在200公里范围内。我们在这200公里范围内辐射的市场是最广泛的。”范长广说。
  还有要素成本。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内江新区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看到,当地一家企业进口的光学显微镜非镜面镜片和锂矿石正整齐存放于此。企业将货物“暂存”在这一平台有何好处?内江蓉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思维介绍,进口货物进入保税仓库后,企业用多少材料,就报多少关税,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和仓储困难,也让企业实现进口货物放在“家门口”,能够“随取随用”。

立足西部面向东盟
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高地

  在内江新区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旁边,是正在建设的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地基强夯和站场土石方作业,货运综合楼、装卸货运楼正在施工中。
  “铁路专用线项目位于内江国际物流港核心区,接轨于内昆线内江南站,紧邻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白马北站,已完成投资约1.6亿元,预计2025年3月前建成投用。”内江国际物流港服务中心枢纽建设科科长周政杰说。
  从功能上看,该项目具备班列发运、集装箱作业、货物集散分拨、多式联运等功能。可实现国内、国际班列的发运。具备20尺、40尺标准集装箱的装卸、转运作业及堆放、查验等功能。可满足发运货物特别是进出口货物的集货装箱、仓储物流、分拨配送等功能。同时,该项目可减少短驳,实现“铁公水空”的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内江国际物流港是内江建设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枢纽的主阵地,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内江)集结中心、中国-东盟物流贸易对接基地。
  “流动”,让内江焕发活力——目前,内江国际物流港坚持常态化开行中老(内江-万象)国际直达班列、“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实现与东盟、中东各国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开行,助力内江、川渝地区外贸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多边贸易往来。新开通中国至东南亚、印巴、中东3条货运航线,成功首发成渝主轴跨境公路班车(内江-东盟),已累计发运国际班列100列859个标箱,开行跨境班车6车12个标箱,班列班车总货值超2.2亿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