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特别报道-
A7特别报道
  • ·被毒品“暂停”的青春 该如何重启?
  • ·一犯罪团伙主犯被判死刑
  • ·生命诚可贵 毒品请远离
  • ·3名公开悬赏通缉重大涉毒逃犯被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被毒品“暂停”的青春 该如何重启?

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受访者供图

  一道高墙,两个世界。2023年11月,小如(化名)第二次因吸毒被警方抓获,进入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彼时的她,刚刚度过18岁生日,与铁窗外的正常生活不同,她灿烂的青春,因为毒品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
  2024年6月26日,在第37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真实案例揭开“上头”电子烟让人“上头”的真实原因。

被父亲的行为震惊

  小如出生在乐山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她10岁时离了婚。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行色匆匆。更多的时候,她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12岁时,一次经历让他们家在小县城出了名,也让小如成为同学们的笑柄,“当时爸爸因为倒卖贼赃被判了刑,还上了乐山本地的电视台,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看我们的眼光都变了。”此时的小如刚上初一,由于不愿意面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她越来越不喜欢去学校,也不愿意回家,每天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慢慢学会了抽烟喝酒。
  一年后,小如的父亲刑满释放,但他依然对小如的生活学习不管不问。一天,小如被同学拉去她家,“快跟我去我家,你爸又跟我爸混到一起了。”跟着同学一起打开家门的瞬间,小如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吞云吐雾、神志不清的样子。“其实之前母亲和父亲没离婚的时候,我们也曾在家里发现过冰毒和针管,但第一次看到父亲吸毒的样子,还是被吓到了。”小如说。
  当时的小如就在心里对自己默默说,“绝对不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然而,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事与愿违。

人生没有后悔药

  直面父亲吸毒后,难以接受的小如选择去外地上学来逃避这一切。在向母亲表达了自己想去眉山读书的想法后,小如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虽然学费不菲,但母亲还是为她安排好了学校和住宿等事宜。
  到了眉山后,小如和几个同学一起搞起了网络带货生意,收入不错。当时,她认为自己彻底摆脱了原生家庭的阴影,开始自我放纵起来。
  16岁时,小如第一次接触到了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外表和普通电子烟看起来没两样的东西,怎么让人越来越“上头”了。
  这也成为小如越陷越深的起点。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贩卖、持有、吸食等,将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11月初,相隔仅一周时间,小如就两次因吸食依托咪酯被警方抓获。第二次被抓时,她刚刚度过18岁生日,而她面临的是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
  “要是没离开家到外面读书就好了。”
  “要是没学会抽烟就好了。”
  “要是他们给我依托咪酯的时候,我拒绝就好了。”
  回想起自己一步步被毒品控制的青春,小如有很多个后悔的瞬间。但人生没有后悔药,青春也只有一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编后

  新一代的孩子,享受着富足的物质生活,浸染在移动互联网多元奔放的环境下,充满阳光个性的同时,也面对着网上不良思想、黄赌毒等各种诱惑。除了“上头电子烟”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药品、网红饮品、邮票等都可能成为毒品的“隐形外衣”。希望未成年人都能学习和掌握识毒防毒能力,学校、家庭、全社会共同携手,用法治力量守护“少年的他和她”,让青春不再“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