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长风万里送秋雁
  • ·今夜有风吹过田畴
  • ·被剪枝的金钻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长风万里送秋雁

  

□鲍安顺
  江南许多湖泊,是候鸟栖息地,秋冬季有千万只候鸟飞来,其中就有雁,它们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或急或缓,或飘或翔,姿态从容优雅。有时,雁群数量很多,有上百只,也有十几只或几只,在鸣叫声中,一路向南飞翔。大雁在夜晚飞,在风雨中飞,在晴空万里中飞,它们在头雁带领下,方向明确,一路风尘仆仆。
  有天夜里,圆月清辉下,大雁飞得很低,离我只有十多米高。远远的,我就听到了它们的叫声。我知道,那雁有灰色的,也有黑色的,或有白色的,它们融化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能听到它们的声音。我喜欢听那雁的叫声,或悲壮,或强健,在黑夜的苍穹之上,在无边的黑暗里,让人心潮澎湃。
  秋天的大雁,飞在云天上、碧空里,让我想起清代文人段玉裁曾说:“雁有人道,人以为挚,故从人(亻)。”那挚字,即见面礼之意,所谓“雁有人道”,正是人们对雁的理解。《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记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在周代,雁作为大夫所执,当时人的等级划分,在执礼的不同中有了界定。
  雁有人道,雁阵在高空排成“人”字,或排成“一”字。它们群飞,觅食时服从老雁,绝不失序,所以称有“礼义”之鸟。雁为“贞”禽,终生只有一个伴侣,至死不渝。大雁定时南北迁徙,有“信”之誉。雁的历史、雁的文化、雁的文字,有着诸多的人文寓意。
  一群大雁飞在天空,长长嗷鸣声里,还能听见它们翅膀扇动的声音。行列里最后的几只,飞得局促紧张,怕跟不上雁群,落单了。雁群迁徙,征途有千万里之遥,途中危险重重,一旦落单,可能身陷绝境。有资料说,每年只有约百分之四十的候鸟能完成迁徙,它们中的大多数同伴,死在了途中。古代许多诗人写过孤雁,并以孤雁自喻,喻意身世漂泊无依。为此有人说,每个诗人都是一只孤雁。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写出了李白的心灵慰藉,让悲壮思绪化为老酒畅饮,诗意奇妙内涵丰富。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戍楼响过了更鼓后,路上的行人,形影就不见了,只有秋天的边境孤雁,在一声声鸣叫声中,让诗人思情更切。
  一声声雁鸣,一缕缕乡愁,让我听到了雁声里,有令人心动的乡情。明代诗人王讴在《秋夜闻雁》中云:“最苦思乡泪,今宵为汝多。”思乡泪,在一声声雁叫声中,化为了缕缕乡愁。唐代诗人韦应物在《闻雁》中云:“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雁一边歌唱一边飞行,诗人闻声感怀,目送孤鸿飞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