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到成都
林玉玲和她的作品《九寨沟四季》。
在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古色古香的建筑与浓厚的艺术氛围相得益彰,这里不断诞生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杰作,其中包括马来西亚蜡染师林玉玲的作品。
林玉玲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从小在吉隆坡长大。今年7月,她来成都参与浓园NY20+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用巴蜀文化元素进行蜡染创作。“看,我用蜡染把九寨沟的四季印在了汉服上。”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件黄色的汉服摊开,袖口绣着精致的配饰,裙摆染上了四个图案,分别是九寨沟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这也是她首次将蜡染与汉服结合。
“未来我会继续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进艺术创作中。”林玉玲说,自己不日将回到马来西亚,将把这里积累的创作灵感加入接下来的作品中。
蜡染是一种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就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料上点绘各种纹样,染色后煮去蜡质,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蜡染就是用蜡书写,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林玉玲说,自己不喜欢重复枯燥的创作,而完成一件蜡染作品要经过画设计图、点蜡、染色、去蜡、吹干等多重步骤,每一步都极其考验制作者的耐心和经验。
正是由于这是一种“慢”艺术,很难让人联想到她曾是田径场上的“快”跑者。
“我以前是一名短跑运动员。”林玉玲说,自己大学专业是运动学,在东南亚运动会中曾代表马来西亚获得过女子100米冠军。此后,她转战商界,在马来西亚开办了一家电子广告公司。
五年前,她开始接触蜡染,并在第一次尝试后深深爱上了这项技艺。“我应该算是比较有天分的,只学习了三个月便可以设计出原创图案了。”林玉玲说,这些年来,她不断创新自己的作品,从花鸟虫鱼到抽象设计,都乐于尝试。
天分和努力也在她入行五年后结出了“果实”。去年,林玉玲凭借自己的蜡染作品斩获2023年意大利威尼斯拉古纳国际艺术奖,并因此加入31天文化驻留计划,最终将地点选在了成都。
九寨沟、太阳神鸟、大熊猫……这些极具巴蜀文化韵味的元素,都让林玉玲十分喜爱,也将它们融进了自己的设计之中。
“九寨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虽然因为高反我没去过,但一直很向往。”林玉玲介绍,在来成都之前,自己已经深入了解过巴蜀文化,并且完成了设计图,最终决定以汉服为载体,以九寨沟和太阳神鸟为图案进行蜡染创作。
林玉玲表示,将蜡染与汉服融合是自己此次创作的巧思,“将作品挂在墙上展览传播度不够,印在衣服上穿出去,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她看来,马来西亚蜡染与中国蜡染的最大不同在于色彩搭配。“中国主要用白色和蓝色着色,马来西亚更偏向于明亮的颜色。”这也促使她在设计时融合两国文化风格,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用时三个多月,最终创作出蜡染汉服作品《九寨沟四季》。
在四川的这段时间,林玉玲最大的感受是睡眠变好了。“这里的生活节奏让我感到舒适安逸,每个人都很热情友善,让我很放松。”在驻留时光结束后,她还计划去乐山大佛等四川知名旅游胜地采风,为接下来的创作积淀文化底蕴。
“传统的蜡染在马来西亚已经快要消失了,但我会一直传承下去。”林玉玲表示,在电脑作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下,年轻的蜡染师们大多缺乏耐心,更青睐新式技法,无法创作出传统蜡染的纹路,这也是她未来创作的动力之一。
来到中国后,林玉玲的创作发生了转变。“上蜡的时候我学会了使用毛笔,这是工具上的变化。”林玉玲说,她计划与服装设计师合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筹备一场服装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