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T21 时代的封面-
T21 时代的封面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T21时代的封面
  • ·游仙 院地协同向新而行
  • ·梓潼 文旅融合助力 旅游产业出彩出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游仙 院地协同向新而行

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游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上,绵阳市游仙区《深化院地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案例”。
  近年来,游仙区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度集聚独特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科技城新区集成授权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契机,持续深化院地协同,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重点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全区科研行业和科技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7.36%,有效发明专利达373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76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创新百强区。

聚焦技术创新突出重点攻关


  2024年11月7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上,落户游仙的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展示了e-Flash新一代放疗设备。这标志着该设备已成功通过型式检验,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玖闪光相关负责人表示,e-Flash放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肿瘤放疗前沿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而这项成果的应用场景开发得益于中物院技术团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合作。
  近年来,游仙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成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等55个国省级创新平台,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大尺寸仿鸵双足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填补国内空白,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入选省“十大科技进展”,市“十大科技进展”榜单中一半来自游仙,全区有效发明专利3952件,居全市第一。
  同时,游仙区聚焦国家战略、面向经营主体,加强沟通联络,做好服务保障,以“院”为主,着眼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以“企”为主,对接市场需求,全区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6.6%,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6%。以“政”为主,搭建“联姻”机制,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项目组织机制,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在人才引育方面,游仙区加快构建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引进硕博士、副高职称以上优秀技术技能人才2700余人,培育入选国省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05名。目前,全区已汇聚各类人才近10万人。

聚焦成果转化强化支撑保障


  2024年11月5日,第三届中国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在绵阳市游仙区召开。大会聚焦激光行业应用,发布了绵阳激光产业发展路线图;由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牵头,整合绵阳、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高校院所和企业资源,成立了西南首个激光产业发展联盟。
  截至目前,绵阳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有11家布局在游仙,拥有如此富集的科技资源,游仙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中间环节。游仙区充分发挥平台集聚转化功能,提高院地企协同科研攻坚、标准通用、检验检测和成果转化水平。组建区级领导牵头的“一对一”服务院所专班22个,量身定制“三张清单”和“两个一批”,探索“地方推动+院所技术牵引+N个研发团队”模式,通过织密院地联结纽带,促成国家战略科技和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双向奔赴”,先后建成光子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等10余个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实施“地方配套+院所主研”模式,强化概念验证、中试孵化、成果对接、技术交易等功能支撑,游仙区与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建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成功开发国产氮氧化锆传感器,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深低温温度探测传感器空白。

聚焦资源禀赋拓展产业优势


  游仙区探索院地共建特色专业化园区,择优引入承接企业,推动院所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就近中试熟化、产业化,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推动游仙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游仙高新区着力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已形成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以激光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为特色产业的“3+3”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度达91%,正加快建设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三大特色园区。“力争2025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游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陶刚信心满满。
  王千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