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黄英在办证中心大厅为群众服务。
“妹妹,这边来,你办迁徙户口吗?来我先帮你看看材料。”3月6日,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办证中心大厅,一名剪着齐耳短发的女性正在热情地做引导工作。
在办证大厅,大伙都叫她“黄姐”,她堪称双流公安办证中心的“最老资格”。黄姐名叫黄英,从2002年起就一直在办证窗口工作。23年来,她见证了无数警民间的贴心故事,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望闻问切”工作方法,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市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5次。
2023年新年刚过,办证大厅里来了一位返乡农民工,因办理二代身份证需采集指纹。但因为双手布满老茧,在指纹采集仪上尝试了7次都没能成功。
“没事,不着急,我们慢慢按。”对前来办事的群众,黄英总是保持耐心。最终尝试了多种办法,终于帮对方采集好指纹信息。
这样的场景对于黄英而言,是工作中的常态。此前高峰期时,一天大约要办理170人的指纹采集工作。
为了避免群众因为指纹采集问题反复奔波,黄英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望”,就是仔细观察办事市民的手部状态,判断指纹难以采集的原因;“闻”,则是倾听办事市民讲述自己的困难和经历;“问”,即主动询问群众是否有特殊需求;“切”,通过前面的观察与交流,精准地为其解决问题。
“我从来都没出过省,怎么突然就成了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了?”黄英回忆,一天,一位神色慌张的大姐冲入办证大厅,向民警哭诉。
原来,大姐在查询相关信息时偶然发现自己成了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本人却并不知情。黄英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抚大姐,同时在系统中查找,调取其身份证挂失记录。信息显示,大姐的身份证挂失登记时间,远在公司注册记录之前。
核实清楚后,黄英给大姐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我们有义务帮助她证明身份信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平白受委屈。”在黄英心中,每一位办事市民的身份信息安全都至关重要。
今年7月,黄英就要退休了,告别工作多年的岗位,她多有不舍,也对年轻一代饱含祝福。黄英始终相信,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用心用情服务,多多换位思考,就能做好本职工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双流区公安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