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家园-
E6家园
  • ·当“大白”的那些日子
  • ·异地求学思故乡
  • ·王大爷老两口的零食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当“大白”的那些日子

  

□阮鹏

  疫情防控期间,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群众就近做核酸,在城乡居民区设置了许多采样点,而默默奉献的“大白”们俨然成了人民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我曾多次执行防疫任务,当过医疗点长,也当过核酸采样队的“大白”,对平凡无奇的“大白”经历颇有一些感触。
  我第一次出任务是在晚上,因为当时还是盛夏,晚上开展全员采样相对凉爽,方便群众出行排队。人们也积极配合,队伍显得比较安静。突然,人群里出现了吵闹之声,我赶紧上前查看情况,原来是一位大姐忘了戴口罩,维护秩序的志愿者正在批评她,两人为此你来我往地吵了起来。那位大姐已经排了较长时间的队,不愿回家取口罩,因为回来后队伍必然变了,又得重新排队。弄清了情况,我赶紧拿出一个口罩递给她。得到解围的大姐很感激,拿起手机忙问:“多少钱,我扫码给你”,我摆摆手就离开了。后来,我听说个别点位拒绝给不戴口罩的人做核酸,结果引发矛盾纠纷。所以,此后但凡遇到类似情况,我都会主动给对方一个口罩。这样既可以避免矛盾冲突,又能维护正常的采样秩序。一个小小的口罩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也算功劳不小了。
  有非医疗界的朋友问我当“大白”到底是种什么感受,觉得那一定很威风,也想来当“大白”。对此,我摇摇头道:采样工作其实是最危险的任务——当对方摘下口罩、张开嘴巴,口鼻中的气体就会直喷你的面屏。要是没有严密的防护,几千张嘴巴喷下来,那是很容易“中招”的。如果硬要说“捅喉咙”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几千个不同性别、年龄的口腔实况:有白的,有黄的,有黑的,可谓五颜六色。那颜色来自牙齿,或泛黄或苍白的舌苔,或是吃完东西没有刷牙漱口尚有食物残留。这样的经历能极大地丰富你对人类口腔的认识,不过,就像去解剖室参观一样,你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可不是像看风景一样轻松惬意的事。
  当“大白”,还会遇到小的、瞬间的意外情况。一次,我给一位疑似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大爷做咽拭子,棉签刚一取出,他就猛地一咳,喷出一团浓痰在桌上,我的面屏也因此溅满了飞沫。我随即开始进行处理,全面消毒。当时,心情非常复杂,额头也惊出了冷汗,好在有口罩和面屏的遮挡,内心的窘迫和慌张才没有暴露。还有几次,我的胶手套破了却浑然不觉,等到发现的时候自己也慌了:不知破了有多久,已钻进去多少病菌?然而,次数多了,也就不感到意外,赶紧消毒换新的就是了。
  单独的一个采样动作很简单,谈不上辛苦,但上千次地重复一样的动作,积少成多,自然就会感到劳累。“大白”们的辛苦还在于时间的漫长,一坐就是数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也不方便。采完上千人的核酸,手指都是酸痛的;脱下防护服,汗水湿透全身,像是刚蒸完桑拿;戴手套的双手也被自己的汗水泡得发白起皱,但这些都太常见了,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那段长达一个多月的抗“疫”日子里,除了外出执行任务,我一直都待在医院里,有家不敢回:深怕自己不慎“中招”,回去可能就要传染给家人。若要问我这样的日子到底苦不苦,我的回答是不但不苦,内心反而十分充实,因为在那种特殊的时期,没有什么能比上抗“疫”战场更有意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