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桩(中)与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
“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我,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12月中旬的一天,当记者在四川宝石花医院神经外科见到田立桩医生时,他刚刚完成了一例脑梗死介入取栓手术,却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查房。田立桩告诉记者,神经外科收治的病人,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医生更加细致、耐心和热情,只有这样,病人和家属才能安心、放心。
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也是人体中最为精细的器官,在大脑上“动刀子”,手术风险大,需要高超精细的功夫。作为一名从医30年、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田立桩不断打破神经外科的禁区,日复一日地守护着患者的脑健康。
1974年出生的田立桩,2011年从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为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善于学习、奋发进取的他,当时还负责脑血管病及重症病区的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他一边向老同志学习一边总结经验。通过数年的临床工作积累,很快就成为了科室中的业务能手,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2018年来到宝石花医院后,田立桩便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肩负起重新组建神经外科的重任。
“田主任,感谢您的救治,把我母亲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我是从兰州专程赶到宝石花医院来找田主任的,他医术高明,我们那里的人都很信任他。”“我们一家人都是田主任的‘粉丝’,外婆患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田主任亲自操刀,把这颗‘定时炸弹’拆除的”……田立桩的“金牌口碑”,就是在一次次与死神的赛跑中赢得的。不知多少个节假日,他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在睡梦中被叫醒,冒着严寒酷暑奔赴医院抢救危重病人。“其实我做的都是医生的人分内之事,并没有多高大上。”田立桩表示,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花在患者身上,在实践中继续提升自己的医疗专业技术。
医学离不开人文,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爱心,作为神经外科医生还必须有精湛的手术技术。“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从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田立桩经常说的两句话,道出了医者的责任重于泰山,从医几十年来,他也的确是一直以此为信条。
时间拨回到2020年12月,一天,正在值班的田立桩接收了一位名叫魏焕平的病人,魏焕平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脑部损伤严重。“当时我们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采取保守治疗,把生命保住,但可能会偏瘫;二是采取保留更多功能的冒险治疗手段,但风险高,可能会导致生命的消逝。在家属明确表态后,我们采取了第二种治疗方式。”田立桩回忆说。随后进行的手术非常成功,在ICU病房昏睡了10天的魏焕平终于醒了过来。“我们每天都精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异常情况。24小时不间断地监护,终于挽救回了他的生命。”田立桩介绍说。
如今在神经外科走廊上,魏焕平赠送的深红色锦旗上依然十分显眼——“医德高尚,作风严谨;技术求精,态度亲切。”16个字的锦旗,不仅凝聚着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更表达了魏焕平一家人对田立桩医生的充分肯定。
在神经外科,田立桩一边保持了原有的手术治疗专科特色,一边探索最前沿的神经介入工作,先后完成了四川天府新区首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首例脑梗死介入取栓手术、首例动静脉畸形栓塞手术等。通过一边摸索一边发展壮大的方式,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使自身和科室医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田立桩所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田立桩本人在业务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2020年被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评定为天府新区“天府英才”计划特优A类人才。
“医学研究是一场到不了顶峰的攀登,接下来,我还将不断学习新知识,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入研究,带领科室人员继续勇攀高峰!”田立桩表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胡慧媛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