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家园-
E6家园
  • ·父母的“爱情”
  • ·陪老母亲过元旦
  • ·一张发黄的准考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父母的“爱情”

  

□何龙飞

  父母的“爱情”不浪漫,质朴、本分,还有些磕磕碰碰。父亲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离开了人世。由于弟兄间关系不是很融洽,父亲只得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终于,父亲熬出了头,吃的有了,穿的有了,还能打打篮球,参加大集体劳动挣工分,到桥工处、炸礁队上班,乃至参与襄渝铁路建设。父亲凭着年轻和韧劲、闯劲,尽力施展“才华”,赢得了不少口碑。
  那时,经过媒妁之言,母亲走进了父亲的生活,没过多久,他们便喜结良缘。从此,父亲感到了生活的美好、爱情的甜蜜。尤其是我和弟弟次第降生后,父亲兴奋至极,感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那些年,母亲喂孩子、做家务,背着我们下地挣工分,过着夫唱妇随般充实、累并快乐着的生活。
  时间一长,父亲觉得母亲虽不善言辞,貌不出众,但勤劳、善良,勤俭、持家,是好妻子、好母亲。母亲以为,父亲高大、英俊,浑身上下透出不俗的气质,尽管嘴巴子“不饶人”,但心地善良、勤快、办法多、脑瓜子灵光,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丈夫”、儿子们的“好爸爸”。
  这就是父母的“爱情”,可二老并没有把爱呀、情呀之类的话语挂在嘴上,而是化作实际行动,用心诠释“爱情”的真谛。
  世间再好的爱情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保障,否则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父母谙得此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确保一家人温饱问题的解决。父亲学会了木匠手艺,经常外出做木工活,为了多挣工钱,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每当拿到“血汗钱”后,父亲悬着的心才得以踏实起来。生产队里有人修建砖房,需要挑黄砂,抬预制板,父亲获悉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去干起了苦力活。
  瞧见罗姓驾驶员开手扶拖拉机找钱快,父亲“眼红”了,与母亲商议后,花钱买来一辆二手的丰27拖拉机跑运输,期待着发财梦的实现。可是,二手车维修费用高,除去成本,利润少得可怜,甚至入不敷出。这,丝毫动摇不了父亲挣钱养家的信心和决心。不过,为了少亏些,父亲不得不卖掉了那辆拖拉机,做起了木制品生意,毕竟木工才是他的专长。为此,父亲跋涉几十公里山路去乡场卖木制品是常事,卖得出去算是幸运,卖不掉则“倒霉”;饿着肚子赶路、做生意也是常事,无奈囊中羞涩,不得不忍、挺、熬。有时,饿、累昏倒在路上,幸好他人相助才脱离险情,父亲为此尝尽了苦头。
  庆幸的是,无论生活再清苦、日子再紧巴、经济再拮据,父亲都很乐观,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一定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生活。
  父亲如是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母亲。她没有“善于外交”的优势,那就只得“持家”了。于是,带孩子,养猪、牛、鸡、鸭、鹅、猫、狗,种茶、庄稼、蔬菜等,成为了母亲的“分内事”。为此,她起早贪黑地干,为父亲安心在外做木工活解除后顾之忧,为我们读书、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特别是鸡鸭鹅下蛋后,母亲总会拿到乡场上去卖,以此解决家里的开销问题;新茶出来后,母亲忙得够呛,摸黑采、卖茶是常事,对她来说,多挣钱才是真,再苦再累也值啊!
  对于我们读书的问题,母亲与父亲想法一致:不把幺儿们培养出来,决不罢休。哪怕是吃孬点、穿孬点,也在所不惜!
  对于种粮食,父母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照例勤耕苦作,披星戴月,汗流浃背,辛劳至极。直到丰收成定局,父母把粮食卖到粮站或酒厂,换来一叠叠“血汗钱”,他们才会长长地叹口气,欣慰之情溢于言表。除种粮食外,父母还做起牛生意、下苦力,千方百计筹、借、贷,保证我们读书的经费之需。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中,父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浓烈了他们朴素的“爱情”,而且相互间越来越离不开对方,可谓少时夫妻老来伴。
  前段时间,父亲因病住院。母亲晕车,不能前去照料,只好由我和弟弟照顾。母亲不放心,天天打电话问情况。十天后,弟弟把父亲送回了老家,母亲的心里才释然开来。
  当然,父母间难免吵吵闹闹。记忆里,两人都是火炮脾气,偶尔为了小事而发生争执,乃至大吵大闹。但夫妻吵架不过夜,父母拿捏得当,气一消,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重归于好。其实,他们通过吵闹来达到沟通、理解、增进“爱情”的目的,实乃明智之举,不能不令我们刮目相看、佩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