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散发着清新药香味的艾叶买回家后,再分挂在大门两旁。不论是在小镇居住还是在城里生活,在我家,年年到了端午节这天,母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艾叶、挂艾叶。
家住小镇时,早在端午节前的十多天,母亲就已忙碌上了。家里那个泡咸蛋的小瓷坛是母亲从外婆家带过来的。每年端午节,我外婆都要泡一瓷坛咸鸭蛋,母亲出嫁时,把这个小瓷坛带了过来。
端午节前的十多天,小瓷坛就已被母亲用笤帚涮洗干净,倒扣在灶屋里。鸭蛋是从河滩上的放鸭老头手上买的。买鸭蛋时,母亲一个一个地在筐里挑,买的鸭蛋个大也新鲜。母亲掐着指头泡咸蛋,到了端午节那天,一盘切好的、皮白心红的咸鸭蛋便端上了饭桌,光看一眼就馋得人直往肚里吞口水。
包粽子是端午节前两三天的事。粽叶种在自留地里,母亲起床早,一早背个背篼到自留地去,再从地里返回来时,背篼里便多了青绿绿的新鲜粽叶。
个别叶子破损和叶尖干黄的粽叶挑出来,剩下来的粽叶都是厚实又大张的。母亲把洗干净的粽叶用细绳扎住,挂在墙壁上沥干,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包粽子了。
在我家,包粽子一直都是母亲的事,二嫂过门后,年年端午节,我家的粽子就由母亲和二嫂两个人来包了。根据家人的不同口味,母亲和二嫂包的粽子又分为甜粽子和咸粽子两种。甜粽子就是白粽子,母亲把一大块黄糖用切刀切成小块,在大锅里蒸化了,各人舀一勺,白粽子蘸着黄糖吃。咸粽子有豌豆腊肉粽子、花生腊肉粽子、红豆子腊肉粽子、鲜肉粽子几种。要是以粽子的大小来分,又可以分成牛角粽、大粽子、小粽子三种。从小到大,我们最喜欢吃的还是碗豆腊肉包的牛角粽。一个牛角粽当三个小粽子。腊肉豌豆包的咸粽子不但吃起来香,牛角粽大个,吃两个就饱了。
每年端午节,我家的粽子都在灶屋里的大锅里煮。灶膛里柴火熊熊,大铁锅里满满当当地煮了一大锅,除了大大小小的粽子,还有咸鸭蛋、大蒜。母亲在所有的咸粽子外面都缠有几圈白线,这样,我们吃粽子时就不会拿错了。“弟兄七八个,围到柱子坐。长大一分家,衣服就扯破。”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大蒜。在我家,年年端午节,都要煮大蒜吃的。大锅里的大蒜只有六包,小爷(我奶奶)、父亲、母亲、大哥、二哥、我,正好一个人吃一包。母亲说,端午节这天吃了大蒜,可以打体内毒气,用端午节这天的艾叶烧水洗澡,就不会长毒疮,有人流鼻血,还可以用干艾叶来止鼻血,这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
在端午节前的两三天洗粽叶、包粽子,在端午节当天早上买艾叶、挂艾叶、煮粽子,这是母亲多年来的老习惯。二嫂过门的第二年端午节,因为二哥二嫂要打伞回娘家,母亲的这个习惯也就只有改了。新媳妇过门后的头一两年端午节,女儿女婿要背着新出生的娃娃,带着礼品打伞回娘家,这是小镇上的传统。那年端午节,早在端午节前,母亲就把粽叶割回家,包了十多个腊肉牛角粽,又包了十多个甜粽子,到端午节那天,二哥、二嫂背着娃娃临出门回娘家前,母亲把煮好的粽子、一块大腊肉、一块黄糖,连同买的礼品一同交给他们带回了二嫂娘家。
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已经80多岁的老母亲也在着手忙活买糯米,准备包粽子了。吸吸鼻子,我似乎已经闻到了一阵阵的粽子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