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社区-
E3社区
  • ·创新社情民意收集机制 让群众声音随时能听见
  • ·快递小哥见证 一个老旧小区的“华丽转身”
  • ·破解假期带娃难优悦空间有“干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快递小哥见证 一个老旧小区的“华丽转身”

小区大门处重新铺装了路面,安装了道闸。

  “之前这个地方看不得,现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多安逸。”8月7日,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洞埝社区凤仪河畔小区圆形花台前,“快递小哥”戴师斌正在挨个打电话通知客户领快递。8年前,从第一次往这个小区送快递开始,他就以此为“服务阵地”,和客户在此碰头,这里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圆形花台是凤仪河畔小区一处户外公共空间,大树一直都在这儿,但过去乘凉不太方便。“主要是环境糟糕,没有打理,大家不愿意去。”小区居民武冰川说:“住了10多年,当我们都以为就这个样子,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今年小区迎来大变化,里里外外都变了,说实话让我们有点‘陌生’。”
  凤仪河畔小区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交付入住,居民来自石洞埝社区、石河村、新春村、武备村4个村(社区),总户数达1287户,人口超过4000人。13年过去,小区逐渐“年老色衰”,1号门前的绿化没了,3号门斑驳得不像个门。过去汽车少,现在车位矛盾凸显出来,乱停乱放成为常态。还有篮球场,过去有篮架没有“场”,和车道共用地面空间,很不安全。圆形花台、半圆花台更像是“被遗忘的角落”。小区居民任生民告诉记者:“当时小区的模样像脸上长了‘斑’,看不顺眼。”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凤仪河畔小区开始了入住以来最大规模的治理,积极创建“枫桥式”示范小区。先是成立了凤仪河畔小区党支部,根据小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划分了党小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他们成为治理的“骨干”,重新选举了小区自治组织,牵头实施治理。
  这半年来,凤仪河畔小区可谓“一天一个样”。大门是小区的“脸面”,这里重新铺装了路面,安装了道闸,精心整治了绿化,打造了花镜,刚进大门就给居民带来愉悦感。入住之初,小区的汽车保有量远不及现在,车辆增多停车难问题就摆在了大家面前。这次增加了60余个车位,缓解了“停车难”问题。最近两年,购买新能源车的住户增多,考虑到大家的实际需求,小区安装了充电设施。过去小区道路比较窄,两车相会需要避让,这次治理重新加宽了路面,小区“内循环”更为畅通。
  之前,小区不断“生长”出来的违法建设被广泛诟病,占用公共绿地建停车棚、设备房、杂物间等等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此次治理中,小区的违法建设绝大部分已经拆除,绿地恢复了本来的面貌,居民感叹“看嘛,是不是清爽了不少!”因为是灾后重建集中安置小区,居民从事农业劳动,收蒜如何晾干?过去是自家各自建蒜架,形态各异,风貌较差,今年统一建了13处共享蒜架,满足了居民的晾晒需求。
  过去,小区的室外空间大,但活动空间不多。这次治理集中改造了圆形花台和半圆形花台,不仅环境变美了,还增设了不少休息椅凳,方便居民休憩。此外,之前和车道共用的篮球场,居民打着球时车辆突然驶来,把双方都吓一跳。此次治理,在空地新建了一处塑胶篮球场,增加了健身器材以及儿童乐园、沙池等健身娱乐设施,方便居民家门口锻炼身体。“过去最缺的就是‘遛娃’的地方,现在有儿童乐园,陪娃娃玩,很方便。”年轻宝妈李倩表示。
  入住13年,小区变“老”,居民也在变老。今年,小区里开办了社区食堂,采取“公益+低偿”的模式,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独居、失能等重点人群则另享送餐上门服务。
  这半年,凤仪河畔小区在“面子”上既“祛斑”又“美颜”;在“里子”上,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小区自治组织的牵头下,居民经过民主协商、众事共议共决,达成了每人每年30元的清洁费收缴标准,并制定了小区公约,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让小区长久“靓”下去。“接下来,小区还将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健康小屋、一站式代办点、共享儿童乐园等多功能融合的共享服务空间,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小区自管会主任刘虎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石洞埝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