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月夜遐思
  • ·后备箱的白菜
  • ·我的羊
  • ·阴差阳错的“草堂”之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阴差阳错的“草堂”之约

□石维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涉及“草堂”的有两处:一是草堂祠,一是草堂影剧院。
  草堂祠,现在一般称杜甫草堂。一环路在1986年改扩建前,那里尚处于“荒郊野外”。我读小学、中学时,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两次出游,去得最多的就是草堂祠。
  从沙湾的小学或西北桥的中学出发,徒步去草堂祠有四五公里。全年级七八个班,三四百人,顺着一环路浩浩荡荡行进。当时一环路是双向两车道,人车混行,没有隔离带。班主任带着队伍前行,很紧张,几乎喊破了嗓子。体育老师骑着28圈永久自行车,背着大喇叭,前后照顾队伍,也是满头大汗。
  一环路两侧是参天的桉树,桉树外是农田,间或有些低矮的建筑。春天行军时,地里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在微风中摇曳。那时,草堂祠的门票是2角钱,学校开了团体活动介绍信,门票打5折。记忆中,每次出游都是我们的快乐节日。
  看电影也是少年、青年时期的乐事。当时的草堂影剧院位于红光中路(现花牌坊街),靠近北巷子(现金仙桥路)一端。草堂影剧院初建于1954年,1962年改扩建,是西城区名气很大的影剧院,堂厢(一层)有20多排,楼厢(二层)有近10排,全场约有1000个座位,均为木椅。每天的《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第3版下方,都刊登有草堂影剧院的电影排片表。
  父辈们曾在草堂影剧院多次观看过《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座无虚席。上世纪80年代,我在此看了《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还有《悲惨世界》《卡桑德拉大桥》《叶塞尼亚》等,场场爆满。开场前,总有不少没买到票的人,手持5角钱的现金“钓票”。当时,宽银幕电影票3角钱一张,普通银幕票价是2角5分钱。我们学校常常组织包场电影,票价打5折。
  草堂祠和草堂影剧院这两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是年轻人耍朋友常去之处。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单位一位阿姨给我的同事大郑介绍女朋友,把见面地点告诉了大郑。大郑既兴奋又紧张,嘴里念念有词:“星期天10点”“草堂祠门口”……
  周日一大早,大郑穿戴整齐,骑着头天擦得锃亮的自行车,提前一刻钟来到郊外的草堂祠,衣冠楚楚地在门口等待。结果,等到快12点也没见到介绍人阿姨和她带来的女朋友。当时没有手机啊,大郑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得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当晚,阿姨上门来,批评大郑缺乏诚意,转达女方的忿怒。大郑也气不打一处来,直言对方不守时。争论片刻后,大家才发现了症结所在:阿姨说的见面地点是草堂影剧院,大郑听的见面地点是草堂祠。到底是没说清楚还是没听清楚,存疑。哎,阴差阳错,一对准恋人就此失之交臂。
  这个龙门阵,在我所在单位的年轻人中传了很久,直到草堂影剧院在世纪之交的城市建设和花牌坊街的拓宽改造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