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盖碗茶-
A13盖碗茶
  • ·巴蜀方言中别具一格的副词
  • ·喉咙管伸出爪爪
  • ·捻麦猴
  • ·喊渡船
  • ·征稿启事
  • ·扯面
  • ·二影子水里头跑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扯面

  

□肖洪江

  扯面,是川北农村的方言,说的是挂面的加工过程。夏季麦收后,家家户户要用新麦子磨面扯面,这是个技术活,很费力。我曾跟着父亲学扯面。
  晴好的天,有太阳才利于扯面。经验丰富的父亲选好日子开始扯面。
  石磨推出的小麦面粉,用细丝箩箩出的头道和二道面最好,纯白、有筋丝,做扯面最好。我们吃过晚饭,根据面粉的重量,计算加多少盐和水,开始在大铁锅里和面,通常扯一斗麦子的面,大约70斤。我和父亲轮换着翻来覆去和面,半个小时后,看到表面光洁,不粘锅、不粘手,用拳头打在面上自动恢复原状,才算好。然后用竹锅盖盖上醒面。
  大约半小时后就盘大条,我们把发好的面扯成手杆粗的圆状形,一圈一圈地盘在铁锅里,目的还是闷着发酵。等一个小时后,大条就更加绵软了。我们将大条自然拉抻成酒杯粗的小条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地盘到木盆里继续发酵,我们就可以睡一会儿。
  闹钟上到凌晨3点,我们就起床,在“猫儿”上上条。“猫儿”是上面条的专用工具,上半部为椭圆木板,有两个相隔15厘米宽的小孔眼,犹如猫眼,下半边是八字形的木方,整体高50厘米。拇指粗两尺长的面柱子插上后,形成70度的角,方便往柱子上盘条。
  父亲从木盆里扯起盘在里面的面条,在两根面柱上环绕。这是个眼巧活,要求动作灵活快捷,上下翻飞。我做得慢一点,父亲做三柱面,我做一柱,一共做了60柱,花了两个多小时。上好的面柱,一排一排整齐地放在打谷子用的半桶里继续发面。
  早饭后,我们将6米多长的挂面方,一头绑定在街檐的柱头上,一头绑定在两根圆木交叉的架子上。10点左右,太阳高照,开始出面。父亲站在大板凳上,我从半桶里往外取面,两人双手握住面柱,缓缓扯面,扯到三米多长时,我把面柱交给父亲,他将两根面柱叠加,插入挂面方的孔中,然后再用五根空面柱压在折叠的面里顺势轻轻地往下扯面,面条缓缓变长,拉抻到离地10厘米左右时,面条细如丝线,就非常精致了。
  挂面方上一排排,一帘帘,雪白纤细,层层叠叠的挂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欢欣鼓舞,犹如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下午5点,面变白变干了,整个扯面工作就完成了。当晚,我们煮了带有阳光味道的挂面,面丝雪白,柔韧光滑,味美香甜,清淡爽口,满满的温暖。
  扯面,现已成为家乡的土特产,走向了神州大地,成为乡愁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