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篱边黄菊为谁开
  • ·都江堰的秋
  • ·入冬又闻腊肉香
  • ·少年逃学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少年逃学记

  

□潘鸣

  我们念村小那年头,一个班50人,男生占大半。上课铃铛摇响,瞬间雀鸟归笼。小木桌上摊开课本,昂头挺胸,长声吆吆诵读,绞尽脑汁答问,咬着铅笔头写作业。
  一堂接一堂的四十五分钟,一天又一天的单调重复,小男生们有些憋不住了,屁股下面像扎了钉子,七拱八翘。一些目光渐渐没了定力,从讲台往四下里飘移。很容易,心魂就被窗外变幻无穷的画面勾住:天又高又蓝,有鸟雀在腾云驾雾;蝉儿不知躲在何处,悠扬的鸣响余音袅袅;红蜻蜓花蝴蝶成双成对,隔着窗棂翩跹起舞;灿烂的阳光,往操场边的绿藻池塘撒下成串耀眼的金币……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于是,一个念头在少年胸中如浪花卷涌激荡:逃学去!
  当然,大多时候,这样的念头仅限于“蠢蠢欲动”。真正付诸行动是需要认真掂量、见机行事的。毕竟,稍有不慎,这样的举动就会引出连锁反应,若被班主任老师拿了现行,轻则当着全班挨批评作检讨,放学后留下补课;重则老师会上门家访,最终换来的,往往是母亲一番伤心的眼泪,再挨上父亲的一顿黄荆条子。
  然而,与课堂一窗之隔的那些五光十色的风景,诱惑太大了。
  稚气的乡下娃,在调皮捣蛋方面常常显示出超乎实际年龄的狡黠。我们的课堂出逃是讲策略的,一定会先正常到校,上完早课,恭候班主任老师点名,响亮应一声:“到!”而后再瞅着班主任离去的背影,灵猫一样出溜。逃课时会把书包留在课桌里,摆下“迷魂阵”;然后赶在放学前返回校园,一本正经入列散学队列。
  乡村小学实在太简陋,两块支棱的大石头便是校门。一面土墙之外是广袤的原野,无尽的乐趣等待着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田埂上,少年有如脱缰的马驹恣意撒欢。暂时放下了课堂上的纸质书本,却倏然翻开释放着阳光和泥土气息的自然读本。无拘无束的游玩伴随着见识的潜滋暗长,少年渐渐记住了“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之类气象谚语,就明白胡豆开紫花、豌豆开白花、秋葵开红花、南瓜开的是金黄喇叭花,就能在满田坝的谷秧苗中一眼辨认出试图以假乱真的稗草,就不会犯傻将同是绿油油的麦苗和韭菜混为一谈,就可以在目睹乡人田间劳作时触景生情背出新学课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在那个缺少糖果的年代,逃学在野地的孩子还独有一份福气。可以悄悄蹿上路边农家的果树,把那些成熟或半生的桃李樱杏信手捋来,直吃得嘴角冒酸水。即便是果树谢果时节,少年也能另辟蹊径解嘴馋:田埂上的桑椹、野莓子、茅根、酸酸草、凤尾花蕊,还有收了玉米的秸秆,总能吮咂到一丝半缕清甜。当然,有一些乐子,少年不得不忍痛割爱。比方大热天站在波光粼粼的溪河边,心再痒也不敢纵身一跃化作浪里白条。顶着烈日戏水,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黑脸关公,回去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怀疑。
  逃学不是好孩子,道理谁都懂。可是那时我们总是忍不住犯这样的错误。如今,一大把年纪了,偶尔想起少年逃学的场景,有点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