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专题报道-
E4专题报道
  • ·助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A 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小区 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楼下”
  • ·B 关节炎该如何防治?专家进社区释疑解惑
  • ·C“坐堂医生”变身“健康管家”居民签约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A 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小区 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楼下”

家庭医生团队进小区提供健康服务。

  4月14日下午5点半,成都市双流区月光湖小区门口比往常更加热闹。体验中医穴位推拿、咨询各类健康问题、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咨询科学用药指导……小区居民正在家“楼下”感受一站式健康服务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自3月1日起,双流区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了家庭医生“延时服务”模式,每天16:00—18: 30,中心5支家医团队在中心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轮流下沉至辖区的小区、楼盘开展健康教育、体检、家医签约等服务,大半个月过去,辖区18个楼盘已经实现了健康服务全覆盖。“这项工作将持续全年,通过不断‘上门’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综合、便捷、连续、精准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管理,让我们的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看得见’的健康守门人,同时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含金量’。”中心主任侯渝蓉介绍说。

家庭医生“延时服务”打造“医防融合”新模式

  “陈朋,今天去月光湖小区是打‘硬仗’哈,他们小区年轻人多,下班比较晚,我们尽量多待一会儿,可能要8点后才‘收摊’哦。”当天,轮到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沈睿带队进小区开展家庭医生“延时服务”,中午她就在关心大家的准备情况。
  从今年3月1日起,中心就把家庭医生移动工作室“搬”到了辖区居民家“楼下”,妇科、儿科、中医康复科、皮肤科、精神科、肛肠科……义诊摊位不大,但是“五脏俱全”,基本可以保障全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最多的时候有近百名居民来咨询问诊。”沈睿介绍说,好人气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来乍到也遇到过“门可罗雀”的尴尬。“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比如我们目前借力‘微网实格’,不仅由网格员提前把义诊通知传达给居民并摸清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依托微网格员发挥‘前哨’优势,再次厘清了网格中的重点人群信息,便于我们个性化、定制化、持续性地开展高品质医疗服务。”沈睿说,通过近一个月的“巡回式”下沉义诊和健康教育,以及定人、定岗、定责的服务制度,越多越多的居民认识了社区医院、认得了家庭医生、认可了健康服务。“我们的家庭医生都是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延时健康服务,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说到中心这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分管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中心副主任杨甲东非常欣慰,中心领导班子希望通过常态化开展这项有温度的特色健康惠民举措,切实提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帮助大家树立起“早认识、早预防、早健康”的疾病预防观念,让“预防为主、医防融合”的健康理念厚植人心。

发挥精神特色专科优势 关注居民身体与心理健康
  

3月10日,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都市双流区第四人民医院”,4月15日,开始空载运行,预计6月1日全面开诊。如何实现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医院的深度融合,发挥精神特色专科优势,护航居民身心健康?“目前,我们将8名专业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健康咨询师编入到中心现有的5支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开展特色家医服务,不仅为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诊疗、健康管理和双向转诊等连续服务,还依托与上级医院共同搭建的远程会诊信息平台,让精神疾病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三甲级’服务。”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冯益身介绍,居民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不仅要为辖区居民解决看病问题,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全方面、全周期地呵护居民大健康。“接下来,我们还会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建设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并依托家医签约服务,探索构建以社区为本的精细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综合防治方案,全面提高居民生活健康指数。”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思佳 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