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新津区宝墩镇推动百年老街良性有序发展
市民游客在老街的店家院子里品茗聊天。
老街中古文艺风格的小店。
今年端午节假期,成都新津天府龙舟会火爆出圈,当地文旅市场再掀热潮,新津区宝墩镇太平场老街也成为了游客们休闲游览的胜地,3天时间接待游客近万人,这条百年老街再次焕发活力。
太平场百年前曾是新津首场,这里的花纱贸易极为繁荣。随着花纱生意的寥落,太平场也渐次萧条。2023年11月,宝墩镇发起乡村合伙人计划,发布资源清单,招引乡村合伙人的入驻,各类中古文艺风格的茶馆、书吧、小店相继呈现,太平场老街成为了“新晋网红地”。随着游客的增多,老街也出现了“城市病”,在地居民公共资源被挤占、合伙人和在地居民矛盾凸显、老街环境卫生不断恶化、房屋租金不断攀升等问题逐渐暴露。
为解决老街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激发老街活力,推动老街商业业态和街区发展治理有机融合,社区探索“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共治委员会+自治组织”四位一体发展治理模式,助力老街实现良性有序发展。
“起初,对于老街的态度就是让其野蛮生长。后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租金持续上涨,商家不堪重负;游客多了,车辆就多,原住居民停车难,投诉越来越多;搞音乐的年轻人扰民……”太平场社区书记鲍仪介绍说。
为了及时了解商家和居民需求、快速化解矛盾问题,太平场社区由社区两委牵头,成立了以党员、居民骨干、合伙人、社工等组成的老街共治委员会,统筹领导老街发展和治理。
共治委员会以居民和合伙人需求和存在问题为导向,精准打造“老街生机”党建引领老街发展治理品牌,通过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居民和合伙人参加度,老街在地居民满意度从70%提升到了97%以上。
在探索老街创新治理过程中,社区通过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爱心力量多元参与的“五社联动”模式,以微基金赋能积分制助推老街发展治理为治理理念,倡导共建共创共治共享,为老街建设导入多元社会资源,不断激发老街发展内生动力,激活治理效能。
“我们通过链接多方资源,以社区慈善微基金为平台,募集资金保障老街基本运行。”鲍仪介绍,一是社区集体公司“注资”,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通过集体公司收益30%注入社区慈善微基金决议,专项支持老街发展治理;二是党建结对共建,老街共治委员会与新生代企业家党建结对“老街生机”项目,定额捐款20000元;三是公益售卖持续聚资金,合伙人将伴手礼、文创产品以公益形式捐赠,并利用共治委员会展厅进行统一售卖,资金直接汇入慈善微基金,目前收到合伙人捐赠价值6000余元;四是公共收益汇入老街微基金,老街集市、公共停车场等老街公共收益由共治委员会代收存入慈善微基金。
为了激励在地居民深入参与老街的发展治理,让老街合伙人与在地居民实现有效互动,社区创新推出老街积分制二十五条,并以积分为载体串联老街发展治理助力的各类群体。
老街积分制怎么运行呢?一是明确积分对象,确定积分试行范围及党员、微网格员、居民等积分对象;二是建立积分体系,聚焦老街发展治理的环境、停车、商家矛盾等问题,结合实际决定具体积分项目、积分价值,动态调整积分事项。三是强化管理监督。由网格党支部牵头,社区党委监督,老街共治委员会严格落实申报、审核、评议、公示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四是开展积分积与兑。商家通过参与老街组织的培育发展、街区营造获得老街兑换点资格,每个季度推出4家积分兑换点。
积分制实施以后,共治委员会每月制定共建清单,并通过搞一次活动、见一次面、串一次门、游一次学等主题活动,促进合伙人和在地居民共融共创。截至目前,发布老街积分实践主题活动4场,其中包括环境治理、矛盾调解、秩序维护,113人参与其中,发放1130分。
如今,“共建、共创、共治、共享”的理念逐渐在老街深入人心,新老居民也实现了从“陌邻”到“睦邻”的转变,一条欣欣向荣、有序发展的老街重回新津人的视野……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杨铠 宝墩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