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时评-
A11时评
  • ·家校合筑防火墙让欺凌者“不敢为”
  • ·明确医师公共场所自愿施救不担责凝聚力量守护生命
  • ·监管须发力 莫让代驾变“代价”
  • ·网红餐厅不能要“面子”不要“里子”
  • ·梦龙承认中外原料不一食品用料岂能“双标”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热 点 时 评

家校合筑防火墙让欺凌者“不敢为”

  

□周畅

  近日,一段未成年女生在厕所内遭多人围堵掌掴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安徽歙县警方通报称,已对10名违法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其中,2人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依法不予处罚,不等于欺凌他人可以不担责,更不意味着默许和纵容未成年人欺凌他人。从网传视频来看,欺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少年,这难免会让人追问:他们的家庭是否正确示范了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方式?父母对子女的行为管教是否到位?学校是否尽到了普法、教育的义务?现实社会和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否给了他们正确的引导?
  不管任何年龄,施暴者都不应被纵容。近些年,校园霸凌等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已经引发争议。对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家庭、学校尤其不能管束缺位,社会同样需要正确价值引领。
  事实上,不管是未成年人欺凌还是校园霸凌,依法处罚、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都已经是末端环节。人们更希望的、家长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是何时不再有这些“隐秘的角落”,是怎样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怎样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遇到问题有理性的解决办法……亡羊补牢,更需要针对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反思,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范。
  警方通报中提及,相关部门已对被侵害人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对于依法处罚的未成年人和涉案的其他人,相关部门同样也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关注其家庭、成长环境,要有追根溯源、小惩大诫、彻底扭转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视角,才能避免将来发生更严重的问题。
  每一起未成年人欺凌事件,都敲响了一次警钟。法度之外,还有很多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去做的,家庭、学校以及各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预防这类事件发生,事后的快速调查、批评教育固然必要,而构筑切实有效的事前“防火墙”,让未成年人在家庭知分寸,在学校懂敬畏,在社会明法规更不可或缺。要通过普法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教育、警示教育,让孩子守底线不逾矩,让欺凌者“不敢为”。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