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冬不老
  • ·川南民谣多又多
  • ·守嘴
  • ·吃茶
  • ·征稿启事
  • ·碗儿汤
  • ·川渝方言中的“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冬不老

  

□胡华强

  稻田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秧苗,它虽然是与别的秧苗一起种下,别的秧苗都能够随着季节的推进,正常地显示返青、分蘖、抽穗、扬花、灌浆和成熟的生命过程,而这种秧苗从分蘖环节开始就明显与众不同——越长越高,越长越壮,在稻田里简直鹤立鸡群;它也抽穗,扬花,却并不像正常的稻子那样灌浆、成熟并泛黄,它就一直高高立在一片金黄里,翠翠地绿着,要是允许它继续活下去,它会一直绿到深冬直到枯萎。这种奇怪的水稻植株,被农民称为“冬不老”。为什么稻子里会有这样的变异植株,连农民都众说不一,有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脱了壳的稻种就会长成这种“怪胎”。
  “冬不老”这名字实在是太形象,看到那寒冬已至还绿油油站在水田里的身影,你就会有一种季节错乱之感。于是人们由此赋予了“冬不老”第一个带有贬义的比喻义:穿着与季节不符的人。
  成语有“秋行夏令”一词,意为时令已到深秋,却还在做夏季的事。比如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又比如到了西风瑟瑟的深秋有人还穿着夏季的短装,就是“秋行夏令”。这样的人,就会被人们称为“冬不老”。有人“秋行夏令”,就会有人“夏行春令”甚至“夏行冬令”。要是有人在暑热难当的时候还穿着厚实的春装甚至冬装,明明热得头顶冒烟儿还舍不得脱下,这样的宝器就会被人们骂做“冬不老”。我曾有一个同事,的确不怕冷,在我们都在穿羊毛衫的时候,他还只穿一件T恤,人们都称之为“冬不老”。这样的“冬不老”是身体好的代名词,是让人佩服的。
  人们赋予“冬不老”的第二个比喻义,是指该老而未老的人,这是一个褒义词。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的生命历程和人的生命历程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假如把人的一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就该有每一季的生命特征,并依序走向衰老。有少数人也许是源于遗传的基因,也许是自我保养到位,人到中年却还像是青年,人到老年却仍像中年——这样的人也被人们满含羡慕之意地称为“冬不老”。